累计超15公里!“步行侠”们的夜生活是什么样?

2025-05-06
5月4日凌晨
随着全部列车按计划
驶离长沙南站
一场关乎千万旅客平安出行的
“隐形战役”悄然拉开


图片


“今晚是临时要点作业,所有人务必认真核对计划给点命令号,严格按照流程操作。”1时5分,长沙南综合维修基地内,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长沙高铁工务段长沙南高铁线路车间长沙南线路工区工长刘森庆的嗓音沙哑而坚定。


在他面前,7名身着荧光黄作业服的工友列队站立。他们的脚下整齐摆放着手电筒、检查锤、电子道尺和记录仪等工具。这些是“线路医生”的“手术刀”,作业前后需逐一清点。


图片


“‘天窗’时间120分钟,准许上道作业。”1时36分,对讲机传来调度指令。刘森庆迅速挥手示意,作业人员依次进入工作门。月光下,钢轨向远处延伸,等待一场细致的“体检”。


“每组道岔限时5分钟,今晚作业28组道岔,‘天窗’时间紧,必须分秒必争。”刘森庆一边疾步走向道岔,一边反复叮嘱工友们。


深夜的星城,湿气浓稠。肖敏的手心被露水和汗水浸湿,他手持检修锤精准敲击每一颗螺栓。突然,肖敏蹲下身说:“庆哥,弹条断裂。”


刘森庆一个箭步跨过去,确认病害后,立即卸下破损零件,更换新弹条,拍照上传系统……动作一气呵成。


图片


“任何隐患都不能放过,‘天窗’时间内,我们的精神都高度集中。”刘森庆抹了把额头细密的汗,转身又奔向下一组道岔。


在站场另一侧,线路工钟超正匍匐在5号道岔心轨旁。他手中的电子道尺紧贴钢轨,显示屏上的数值微微跳动。这些以毫米计的精准度,是高铁平稳运行的关键所在。


“每一组道岔有100多个配件,必须要快速精准作业。”钟超用石笔在轨面标记数据,随即打开记录仪同步上传。此刻,站场内的敲击声、对讲机的指令声,交织成独特的“夜曲”。这些“线路医生”步履匆匆,身上的反光带在灯光与月光下忽明忽暗,仿佛一群穿梭于钢铁丛林中的萤火虫。


图片


3时16分,当天最后一组道岔检查完毕。“发现横向螺杆折断1处,已更换;其余设备状态良好。”钟超向刘森庆汇报时,呼吸声已有些粗重。120分钟的高强度作业,8人累计步行超过15公里,弯腰检查2000余次,更换配件2处,工作服里的T恤都已被汗水浸湿。


“清点工具,一颗螺丝都不能落下。”返回长沙南站候车大厅,刘森庆叮嘱大家再次集结,把工具、材料整齐摆放在脚下,逐一清点。


图片


作业结束,空旷的站场上,蛙鸣与蛐蛐的叫声清晰可闻,树叶簌簌作响。“咱们这活儿,干的是‘隐形’,保的是‘安心’。”刘森庆说。


素材:《人民铁道》报业有限公司广东记者站(广州局集团公司融媒体中心)

文图:苏子龙 马鑫 孙庆

编辑:董畅

审校:高珊

声明:转自公众号“人民铁道”旨在分享、学习;如有侵权等情况请及时联系我们进行删除school@sjzluxiang.com谢谢!

阅读1
分享